推廣 熱搜: 2022  碳中和,  碳排放  碳達峰  低碳  碳中和  雙碳  北京冬奧會  冬奧會  碳市場 

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

   2022-10-03 碳指數1030
核心提示:同時積極建立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分析能力,披露 ESG 信息以帶動整體行業信息 透明度提升,并積極發揮股東作用,推動被投資企業提升 ESG 表現。 六是提高金融機構在對外投資中環境氣候風險管理水平。落實《對外投資 合作綠色發展工作指引》,指導投資機構遵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監 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對外投資中所應遵循的環境氣候標準。行業協會和研究機 構可協助開展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 七是完善碳市場監管機制,確保碳市場有效發揮引導資源向低碳活動配置 的作用。新的碳市場監管機制應該
 以碳中和為目標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 過去幾年,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并在多個領域產生了 重要的國際影響力。但是,與碳中和目標的要求相比,我國目前的綠色金融體 系還面臨著若干挑戰。我們建議從如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 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充分參與低碳、零碳建設,有效防范氣候相關風險: 一是以碳中和為約束條件,修訂綠色金融標準。建議參照《綠色債券項目 支持目錄》(2021 年版)的做法,按碳中和目標的要求以及“對任何可持續目 標無重大損害”原則,在綠色信貸統計標準、綠色產業目錄中剔除化石能源相 關的高碳項目。未來在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界定標準的編制過程中,也應該 強調同樣的原則。 二是指導金融機構對高碳資產敞口和主要資產碳足跡進行計算和披露。建 議金融監管部門在明確界定棕色資產的基礎上,要求金融機構開展環境和氣候 信息披露,其中應包括金融機構持有的綠色、棕色資產信息及相關資產的碳足 跡??筛鶕鴥葯C構的能力,分階段逐步提高對碳足跡相關環境信息的披露要 求。 三是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強化能力建設。建議金融監 管部門和金融企業開展前瞻性的環境和氣候風險分析,包括壓力測試和情景分 析。行業協會、研究機構、教育培訓機構也應組織專家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能力 建設和相關國際交流。金融監管部門可牽頭組織宏觀層面相關風險分析以研判 其對于金融穩定的影響,并考慮逐步要求大中型金融機構披露環境和氣候風險 分析的結果。 四是圍繞碳中和目標,建立更加強有力的綠色金融激勵機制。在落實“碳 減排支持工具”的過程中,建議關注以下重點工作:一是明確貸款用途的界定, 包括符合投向的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貿易融資等貸款品種;二是出臺碳減排 工具信息披露標準,圍繞碳減排貸款,明確如何測算其帶來的碳減排量,指導 金融機構制定可操作和可追溯的測算方法和披露流程;三是選擇合格的第三方 機構,實行名單制管理,供商業銀行選擇,或給出第三方機構需符合的標準。 除了碳減排支持工具之外,還可以考慮將較低風險的綠色資產納入商業銀行向 央行借款的合格抵押品范圍,在保持銀行總體資產風險權重不變的前提下,降 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提高棕色資產風險權重。 五是鼓勵主權基金開展 ESG 投資,培育綠色投資管理機構。建議外匯管理 部門、主權基金和社?;鹄^續加大可持續投資的力度以引領社會資金參與, 方式包括按可持續/ESG 投資原則建立對投資標的和基金管理人的篩選機制等。同時積極建立環境和氣候風險的分析能力,披露 ESG 信息以帶動整體行業信息 透明度提升,并積極發揮股東作用,推動被投資企業提升 ESG 表現。 六是提高金融機構在對外投資中環境氣候風險管理水平。落實《對外投資 合作綠色發展工作指引》,指導投資機構遵守《“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監 管部門應進一步明確對外投資中所應遵循的環境氣候標準。行業協會和研究機 構可協助開展對外投資環境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 七是完善碳市場監管機制,確保碳市場有效發揮引導資源向低碳活動配置 的作用。新的碳市場監管機制應該被賦予設計、籌建和統一監管碳現貨市場和 碳衍生品市場的責任,其監管原則轉變為:通過確定合理的碳總量控制機制, 使得碳價格與碳中和目標相一致,以引導所有企業(不僅是控排企業)積極減 碳、進行低碳投資;構建有金融資源充分參與、有流動性的碳交易市場和衍生 品市場;有效管理碳交易可能帶來的潛在金融風險和其他風險;建立碳價穩定 機制,防范在極端情況下碳價的大幅波動。
圖片13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碳中和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碳中和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曰韩无码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