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 熱搜: 2022  碳中和,  碳排放  碳達峰  低碳  碳中和  雙碳  北京冬奧會  冬奧會  碳市場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綠色、低碳投資

   2022-09-29 碳融資1530
核心提示:于這些估算,未來三十年內,我國實現碳中和所需綠色低碳投資的規模應該在百萬億元以上,也可能達到數百萬億元,因此將為綠色金融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滿足碳達峰、碳中和所需要的巨大的資金需求,僅靠政府的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資金需求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通過金融體系提供融資來實現。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產生的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需求,將為有準備的金融機構提供綠色金融業務快速成長的機遇。 然而,就目前投入綠色低碳項目的融資而言,無論是規模、方向和產品,都還遠遠滿足不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所需的要求。 按照中國人民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所產生的規模巨大而迫切的綠色投資需求給金融業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壓力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需要巨量的綠色、低碳投資。對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中國投資協會和落基山研究所估計,在碳中和愿景下,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能效、零碳技術和儲能技術等七個領域需要投資70萬億元?!吨袊L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報告提出了四種情景構想,其中實現1.5℃目標導向轉型路徑,需累計新增投資約138萬億元人民幣,超過每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每年投入2.2萬億元;2030-2060年,需每年投入3.9萬億元。清華大學《重慶碳中和目標和綠色金融路線圖》課題報告估算,如果重慶市(GDP規模占全國比重約1/40)要在未來三十年內實現碳中和,累計需要低碳投資(不包括與減排無關的環保類等綠色投資)超過8萬億元。
基于這些估算,未來三十年內,我國實現碳中和所需綠色低碳投資的規模應該在百萬億元以上,也可能達到數百萬億元,因此將為綠色金融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滿足碳達峰、碳中和所需要的巨大的資金需求,僅靠政府的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資金需求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通過金融體系提供融資來實現。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所產生的如此規模的綠色投資需求,將為有準備的金融機構提供綠色金融業務快速成長的機遇。
然而,就目前投入綠色低碳項目的融資而言,無論是規模、方向和產品,都還遠遠滿足不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所需的要求。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2021年3月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3.03萬億元,這是最大的綠色金融產品,但僅占總額的7.17%,而且這些貸款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和清潔能源產業等有限的幾個領域,不是完全投向碳減排項目,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分別為6.47萬億元和2.29萬億元,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綠色債券和少量綠色基金。
為了滿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融資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大綠色低碳融資的規模,增加投放的領域和方向,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按照相關研究,可以加快發力的幾個典型的產品領域如下:第一,商業銀行。可以創新適合于清潔能源和綠色交通項目的產品和服務;推動開展綠色建筑融資創新試點,圍繞星級建筑、可再生能源規?;瘧?、綠色建材等領域,探索貼標融資產品創新;積極發展能效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資產證券化;探索服務小微企業、消費者和農業綠色化的產品和模式;探索支持能源和工業等行業綠色和低碳轉型所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比如轉型貸款。第二,綠色債券。可以發行政府綠色專項債、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氣候債券、藍色債券以及轉型債券等創新綠債產品;改善綠色債券市場流動性,吸引境外綠色投資者購買和持有相關債券產品。第三,綠色股票市場。可以簡化綠色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的審核或備案程序,探索建立綠色企業的綠色通道機制。對一些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綠色企業,支持優先參與轉板試點。第四,環境權益市場和融資。包括開展環境權益抵質押融資,探索碳金融和碳衍生產品。第五,綠色保險。包括大力開發和推廣氣候(巨災)保險、綠色建筑保險、可再生能源保險、新能源汽車保險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第六,綠色基金。鼓勵設立綠色基金和轉型基金,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的股權投資,滿足能源和工業行業的轉型融資需求。第七,私募股權投資。鼓勵創投基金孵化綠色低碳科技企業,支持股權投資基金開展綠色項目或企業并購重組。引導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合作,為綠色資產(企業)掛牌轉讓提供條件。第八,碳市場。擴大市場規模和參與范圍,盡快將控排范圍擴展到其他主要高耗能工業行業以及交通和建筑領域等,同時將農林行業作為自愿減排和碳匯開發的重點領域。建立碳金融衍生品市場。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我們對現有金融資源存量進行全面綠色化改造
碳達峰和碳中和倒逼經濟向低碳、零碳甚至負碳轉型,除了會產生大量的新增綠色投融資需求,還要求完成現有高碳及含碳資產負債的綠色化改造。
假設2030年碳達峰符合綠色金融要求的融資至少要達到50%的比例,2060年碳中和則意味著全部金融業務都要完成綠色化轉化,也意味著從2031年開始,在融資結構中符合綠色金融要求的融資比例將不斷提高,直到完成全部綠色化。而這將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統計,2020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4.83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余額為173.7萬億元;企業和政府兩項債券余額為73.68萬億元,而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約12萬億元,存量規模居世界第一,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約為6.9%;綠色債券存量約8000億元,居世界第二,占全部企業和政府債券余額的比例約為1.09%,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如果按照最寬松的假設,所有綠色貸款項目都具有低碳、零碳和減碳的作用,那么,要在10年內把比例從6.9%提高到50%,每年的增長比例必須達到4.3%,也就是說每年必須完成7.45萬億元貸款存量的綠色化轉化。如果按照同樣的假設,則在10年內要把綠色債券的比例從1.09%提高到50%,每年的增長比例必須達到4.89%,也就是說每年需要完成3.6萬億元的存量債券綠色化轉化。除此之外還有37.45萬億元的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承兌匯票和股票融資同樣需要在10年內完成50%的綠色化調整。
按照今年一季度末的數據,綠色貸款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那么12萬億元的綠色貸款余額中符合碳中和要求的貸款約為8.07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4.64%,那么,要在10年內把比例從4.64%提高到50%,每年的增長比例必須達到4.54%,每年必須完成的綠色化轉化貸款存量7.89萬億元;如果我們按同樣的結構比例對綠色債券進行測算,那么8000億元綠色債券余額中具備低碳、零碳及減碳作用的項目占比只有0.73%,在10年內把比例提高到50%,每年的增長比例必須達到4.93%,每年需要完成綠色化轉化的存量債券必須超過3.63萬億元??梢娊鹑谙蚓G色低碳轉型以滿足碳達峰的工作量有多大,任務有多艱巨。
從金融機構和行業層面看,2020年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353.19萬億元,負債為321.17萬億元,如果不考慮增量,那么金融機構到2030年需要完成176.6萬億元的資產和160.6萬億元負債的綠色化轉化,每年需要綠色化的資產和負債平均達17.66萬億元和16.06萬億元。其中銀行業機構總資產為319.74萬億元,負債為293.11萬億元,每年需要綠色化的資產和負債平均達16萬億元和14.66萬億元。證券業機構總資產為10.15萬億元,負債為7.51萬億元,每年需要綠色化的資產和負債平均達5075億元和3755億元。保險業機構總資產為23.3萬億元,負債為20.55萬億元,每年需要綠色化的資產和負債平均達1.17萬億元和1.03萬億元。
以上還只是按照現有金融數據進行的一個簡單測算,還沒有考慮每年社會融資及金融業資產負債增量部分的綠色化。如果要考慮到每年按同樣比例增加綠色化融資,則存量增量加在一起的社融綠色化轉型規模將更大。同時,如果考慮到這些龐大金融資源后面所對應的每一個具體項目,考慮到每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及其低碳、零碳或減碳技術進行替換的可能性和可得性,則實際的綠色化轉型要復雜得多。
微信圖片_20220929152713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碳中和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碳中和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協議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
 
曰韩无码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