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 | 公用事業碳中和 | 職位 | 公用事業碳中和 |
招聘部門 | 碳中合規劃研究部 | 招聘人數 | 2人 |
工作地區 | 北京 | 工作性質 | 類型 |
性別要求 | 性別 | 婚姻要求 | 婚姻 |
學歷要求 | 學歷 | 工作經驗 | 不限 |
年齡要求 | 30-50歲 | 待遇水平 | 15000-35000元/月 |
更新日期 | 2022-02-26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行業 | 公用事業碳中和 | 職位 | 公用事業碳中和 |
招聘部門 | 碳中合規劃研究部 | 招聘人數 | 2人 |
工作地區 | 北京 | 工作性質 | 類型 |
性別要求 | 性別 | 婚姻要求 | 婚姻 |
學歷要求 | 學歷 | 工作經驗 | 不限 |
年齡要求 | 30-50歲 | 待遇水平 | 15000-35000元/月 |
更新日期 | 2022-02-26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1、協助開展綠色低碳領域的政策收集整理和數據分析挖掘工作
2、協助公司規范在雙碳領域的市場和技術體系(如:碳服務體系完善以及雙碳相關的技術體系完善)
3、協助公司進行雙碳相關的市場挖掘和市場拓展
4、協助開展政府、企業綠色低碳發展戰略咨詢服務,涵蓋碳達峰與碳中和路徑研究規劃,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節能降碳等領域的規劃或方案編制等
任職條件:
1、研究生學歷,有3年以上能源資源開發、低碳發展、氣候適應變化領域政策及規劃方向的研究或咨詢經歷
2、對國際和國內相關領域的政策動態、行業熱點和發展趨勢有深刻理解和認識
3、有相關項目的申報、管理和執行經驗者優先
4、具有優秀的數據采集、研究分析和文字撰寫能力
5、熟悉國家雙碳政策背景,具備碳數據、碳排放、碳金融等任一咨詢模塊領域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
6、能夠掌握碳數據治理基本方法,熟悉碳數據及能源數據采集、處理及存儲、應用方案等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從業經歷者優先
7、具有低碳經濟評價指標、溫室氣體排放模型、碳交易模型、環境污染模型等相關工作經驗從業經歷者優先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將以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整合并發揮各成員單位的優勢,政府、企事業單位、園區提供碳達峰碳中和服務,共同推進“雙碳”戰略實施。通過技術支持、交易市場、金融助力相關產業鏈的協作機制,探索以創新服務為核心的碳達峰碳中和路徑,滿足各類企業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背景下的咨詢服務需要,建成有具創新性、前沿性、權威性的服務聯盟。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以“邁向雙碳:服務與行動”為主題從碳足跡、零碳建筑、碳金融等領域分析了未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轉型之路,共同探討如何實現中小企業“雙碳”目標、碳標準建設、碳信息化平臺及國際貿易形勢、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焦點問題,為“雙碳”目標實現打下扎實基礎。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聚焦“三個目標”,即瞄準一個產業問題、凝練一個科學命題、打造一個創新團隊,圍繞雙碳領域重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形成聯盟創新合力;二是要搭建“三大平臺”,即多學科協同平臺、科企合作平臺、產業上中下游銜接平臺,引導雙碳領域學科交叉融合、集成創新,引導優勢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有效解決科技創新和企業需求脫節、碳氮減排創新中基礎應用研究和集成示范相割裂等問題;三是要發揮“三個優勢”,即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的制度優勢、集聚優勢、協同優勢,促進聯盟成果的有效應用。
主要面向碳排放核算方法學、低碳標準和技術裝備、碳標識研發認證及碳交易項目開發等重大需求,集聚優勢研發力量和行業資源,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固碳減排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推廣落地,實現創新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目標。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聯合政府、智庫、企業、社區等相關方,協調和推動實現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通過開展研究提供獨立信息,舉辦會議呼吁達成共識, 與政府合作實施試點項目等方式,推動政府或國際社會將碳中和等議題納入政策議程。通過信息披露,開發溫室氣體核算、報告和審計的全球標準,支持企業衡量、管理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等方式,推動企業積極實現碳中和。通過聯合合作伙伴設計和實施地方和社區碳中和試點、提升碳中和等議題的公眾認知等方式,支持和賦能社區、園區、自然人應對氣候變化。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以“邁向雙碳:服務與行動”為主題從碳足跡、零碳建筑、碳金融等領域分析了未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轉型之路,共同探討如何實現中小企業“雙碳”目標、碳標準建設、碳信息化平臺及國際貿易形勢、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焦點問題,為“雙碳”目標實現打下扎實基礎。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聚焦“三個目標”,即瞄準一個產業問題、凝練一個科學命題、打造一個創新團隊,圍繞雙碳領域重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形成聯盟創新合力;二是要搭建“三大平臺”,即多學科協同平臺、科企合作平臺、產業上中下游銜接平臺,引導雙碳領域學科交叉融合、集成創新,引導優勢科技資源向企業集聚,有效解決科技創新和企業需求脫節、碳氮減排創新中基礎應用研究和集成示范相割裂等問題;三是要發揮“三個優勢”,即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的制度優勢、集聚優勢、協同優勢,促進聯盟成果的有效應用。
主要面向碳排放核算方法學、低碳標準和技術裝備、碳標識研發認證及碳交易項目開發等重大需求,集聚優勢研發力量和行業資源,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產業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推動固碳減排及可再生能源替代技術推廣落地,實現創新綠色低碳轉型的戰略目標。
碳中和產業協同聯盟聯合政府、智庫、企業、社區等相關方,協調和推動實現碳中和及應對氣候變化。通過開展研究提供獨立信息,舉辦會議呼吁達成共識, 與政府合作實施試點項目等方式,推動政府或國際社會將碳中和等議題納入政策議程。通過信息披露,開發溫室氣體核算、報告和審計的全球標準,支持企業衡量、管理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等方式,推動企業積極實現碳中和。通過聯合合作伙伴設計和實施地方和社區碳中和試點、提升碳中和等議題的公眾認知等方式,支持和賦能社區、園區、自然人應對氣候變化。